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政府根据中央和国务院“三改一补”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,报教育部批准,于1998年12月由原大同高等专科学校、原大同市教育学院合并改办而成的一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。
学院承担着高等师范教育、普通专科教育以及适量成人教育的办学任务。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基础教育的师资。校园占地面积 193 732平方米(合290.6亩)。校舍总面积为 90 833平方米。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、化学与化学工程系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、管理系、艺术系、 文史系、数理系、英语系、3000人,其中普通专科2500人,成人教育500人。办学条件学院现有教师265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52人。
办学以来,学院高度重视师资、设备、图书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教学基本建设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,通过选派教师在职攻读学位、作国内访问学者、到对口单位挂职顶岗等形式,逐步实现40岁以下教师硕士化、专业课教师"双师型"的目标。学院还长年聘有外籍教师。实验、实训基地建设方面,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,特别强化了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条件。与此同时,根据专科教育的教学特点,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之路,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,满足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需要。为了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,学院经常开展多学科的学术活动,近年来,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、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;校内的一些学者,通过参加国际、国内的学术活动,扩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,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。
在教学中,学院十分重视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,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,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。因此,学院历届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,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。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骨干或担任领导职务。特别是近年来,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一次到位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。
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,学院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制度。根据山西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,学院还建立了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科学习制度,每年有108名左右的二年级优秀学生被选送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。此外,为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,积极采取奖、助、减、免、缓等措施,创造条件提供了近百个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,并设有特困生补助,四海济困助学金、乐凯济困助学金等,学院餐厅对特困生就餐还给予特殊照顾,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。学院其前身的两所院校都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,迄今共培养了万余名各类人才。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政府根据中央和国务院“三改一补”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,报教育部批准,于1998年12月由原大同高等专科学校、原大同市教育学院合并改办而成的一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。
学院承担着高等师范教育、普通专科教育以及适量成人教育的办学任务。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基础教育的师资。校园占地面积 193 732平方米(合290.6亩)。校舍总面积为 90 833平方米。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、化学与化学工程系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、管理系、艺术系、 文史系、数理系、英语系、3000人,其中普通专科2500人,成人教育500人。办学条件学院现有教师265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52人。
办学以来,学院高度重视师资、设备、图书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教学基本建设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,通过选派教师在职攻读学位、作国内访问学者、到对口单位挂职顶岗等形式,逐步实现40岁以下教师硕士化、专业课教师"双师型"的目标。学院还长年聘有外籍教师。实验、实训基地建设方面,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,特别强化了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条件。与此同时,根据专科教育的教学特点,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之路,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,满足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需要。为了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,学院经常开展多学科的学术活动,近年来,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、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;校内的一些学者,通过参加国际、国内的学术活动,扩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,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。
在教学中,学院十分重视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,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,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。因此,学院历届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,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。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骨干或担任领导职务。特别是近年来,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一次到位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。
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,学院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制度。根据山西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,学院还建立了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科学习制度,每年有108名左右的二年级优秀学生被选送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。此外,为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,积极采取奖、助、减、免、缓等措施,创造条件提供了近百个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,并设有特困生补助,四海济困助学金、乐凯济困助学金等,学院餐厅对特困生就餐还给予特殊照顾,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。学院其前身的两所院校都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,迄今共培养了万余名各类人才。